一、商鋪選址須注意周邊情況及未來走勢變化
商鋪選址時可以向周邊的商鋪、街道、物業、房產中介多方了解商鋪周邊的交通情況、正在修建的道路、地鐵及周圍大型建筑等情況,留意政府政策文件、圍蔽圍蔽通知。
小提示:承租人主張修路、地鐵是不可抗力或情勢變更,以此要求解除合同,很多法院是不支持的,理由是此種情況屬于正常商業風險,是可以預見的,故承租人選址時要多留意商鋪周邊情況及周邊建筑物施工可能帶來的影響。
合同中若有“如遇政府規劃用地情形,出租人可通知承租人解除合同,所有損失由承租人自行承擔”這樣類型的條款對承租人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了解商鋪和土地用途
商鋪的類型為商業用房,土地用途為商業用地或者綜合用地。只有房屋類型為商業用房性質,土地用途為商業用地或者綜合用地方可承租作為商鋪使用,否則,將面臨無法辦理營業執照的風險。
小提示:做餐飲行業的必須了解承租的商鋪能否做餐飲經營用途,有些底層商鋪是不允許做餐飲經營,辦不了營業執照、食品衛生許可證等證件,將會受到相關部門的行政處罰。
三、了解商鋪是否有規劃許可證情況以及涉及訴訟情況
取得規劃許可證是判斷商鋪是否合法建筑的前提,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建設的房屋,與承租人訂立的租賃合同無效。
商鋪是否涉及訴訟的情況,也是必須要進行了解和查詢,若存在查封或抵押的情形慎租,以免在合同簽訂后卷入法律糾紛。
如果在商鋪租賃了一段時間后,突然收到法院公告,公告中載有房屋要被拍賣,那么應及時提供相應的租賃證明材料給法院。
四、仔細辨別房東真偽
租人的角色分類:產權人(也稱“房東”)、轉租人(也稱“二房東”)
查看出租人的身份證、戶口本和房產證的原件,若不動產權證正在辦理過程中,那么應當出示與原產權單位簽署的購房合同;
若是“二房東”出租商鋪的情況,應注意是否有房產證、原房東身份證復印件、二房東的身份證原件、原租賃合同中的轉租條款、產權人同意轉租的證明文件;
如果產權人委托第三人出租房屋的,那么一定要核實受托人的授權委托書、委托人的房產證原件、身份證原件。
四、規避租房合同陷阱
在簽租賃商鋪合同前一定要把看清合同條款,一旦簽字就視為你已經清楚并同意合同條款,若今后發生糾紛,你在法庭上主張簽約時不清楚合同條款內容,只是簽字了,是不會得到法官支持的。
權利義務責任需分清,例如房租、物業管理費、水電費、煤氣費等費用該如何繳納、房屋設施如果非人為損壞該由誰負責維修、出租人提前終止合同該如何賠償、承租人解除合同的條件等等。 合同條款越詳細越好,不要因為怕麻煩就把細節忽略掉。
明確租金標準、租賃期限、押金、裝修免租期、稅收繳納、房租支付時間和付款方式,并要求出租方提供租金發票或收據。
合同中還應對房屋維修、裝修、消防情況、能否轉租、提前解除或終止合同的違約責任、違約金標準、不可抗力、拆遷補償等做出約定。
小提示:飯店、商場類型、連鎖加盟店的承租方往往進行大規模的裝修,雙方要在合同中事先對裝修、改造等情形作出明確的約定,同時要對出租方提前解約等情形,作出具體約定。
如涉及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是可以主張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詳見租賃合同,有約定,從約定,無約定,從法定。那么在租賃合同中的約定也要盡量考慮加入因拆遷導致租賃合同解除或終止的補償條款。